我的購物車

快速報價可來圖加工
購物車0

最新加入的商品

您的購物車中暫無商品,趕快選擇心愛的商品吧!
掃描

工業經濟為何“穩” 如何“進”

2015-09-29 瀏覽量 1000

 《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2015)》認為,2015年上半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呈現“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的特征,調整取得明顯進展,體現了向“新常態”的逐步過渡。下半年,工業經濟形勢將繼續好轉,穩中求進依然是工業經濟運行的主旋律。

  8月27日,由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撰寫的《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2015)》在北京發布?!秷蟾妗氛J為,上半年工業經濟增速緩中趨穩,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增速下滑到1998年以來的最低點,但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進展,高技術產業增速明顯快于傳統產業,呈現出不少亮點。

工業企穩 回升有方

  投資、消費和凈出口的下行導致工業增速下行,但消費需求的總體穩定成為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從月度來看,工業經濟已從快速下滑的趨勢中逐步企穩,進入回升通道。

  從三大需求看,上半年工業增速的下行是投資、消費和凈出口共同下行的結果。比較來看,投資下滑幅度最大,其次是出口。消費需求雖然也出現了一定幅度下滑,但總體保持穩定,成為穩定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互聯網平臺與物流行業的發展,商品得以在全國范圍有效配置,使得產業鏈終端、接近消費者的商品產能得以有效利用。另外,股票交易的繁榮,帶動了全國閑散資金的流動,使得消費的財富效應顯現,各地區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升。

  “工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是上半年的亮點之一。”中國社科院工業運行研究室主任原磊表示,制造業增速明顯快于采礦業,高技術、高加工度產業保持了較快增長,采礦業、產能過剩行業則增速較慢。

  一個可喜的變化是,雖然企業盈利能力依然較差,但與年初相比已出現明顯好轉。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認為,這表明企業在挖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隨著清費、減稅等政策進一步落實,企業支出有望進一步降低。

增長求變 轉型提速

  下半年,我國工業經濟增長將繼續面臨傳統增長動力減弱的壓力,從而倒逼工業經濟加速換擋

  《報告》認為,我國工業經濟的增長動力機制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從需求層面看,主要體現為由過去的投資驅動轉向三大需求協同拉動;從供給層面看,主要體現為要素擴張驅動轉向全要素生產率驅動;從產業來看,主要體現為由傳統產業驅動轉向高技術產業驅動。

  展望下半年工業經濟運行,原磊表示,下半年工業經濟的轉型發展面臨4個重大機遇:“一帶一路”建設為工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工業經濟增長新活力;《中國制造2025》勾畫工業發展的新藍圖;京津冀一體化等新型城鎮化戰略將為工業發展提供巨大的需求空間。

  然而,能否克服挑戰,將直接決定下半年工業的增長速度和發展質量。表現在于,我國工業經濟增長將面臨傳統動力減弱的壓力,從而倒逼工業經濟加速換擋。一方面,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已難以持續。另一方面,如果在無法實現“市場出清”的情況下,繼續擴大資本積累,那將是一種浪費,也無法帶來經濟增長。

  同時,人口結構的變化和農村勞動力的日益減少也決定了無法通過增加勞動力數量來實現經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制度創新、技術進步實現經濟的內涵式增長已經成為工業經濟的必然選擇。

  從產業來看,雖然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高技術產業實現了較快增長,但還難以對整個工業經濟增長形成有效支撐。房地產不景氣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導致原材料等傳統產業增長放緩,但新的增長點尚不明朗,以至于對工業經濟增長造成較大壓力。

“穩”在底線 “進”在改革

  “穩”體現在“底線思維”,保障經濟在合理增速區間運行;“進”是“改革求進”,加快提升增長質量

  黃群慧表示,單純從速度來看,工業經濟增速放緩是比較明顯的,但這也符合經濟本身潛在增長率的下降趨勢,“我們認為,2013年后,中國工業化已進入后期階段。一般來說,經濟在工業化后期呈現緩慢的下降狀態”。

  《報告》認為,穩中求進將是下半年工業經濟運行的主旋律。工業經濟增速將維持中高速增長,工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工業經濟增長動力機制更加多元化。

  黃群慧認為,穩中求進的“穩”體現為堅持“底線思維”,保障工業經濟在合理增速區間運行。國家可適當調低工業經濟增速目標,從而為轉方式、調結構預留出足夠的政策空間。從實際工業經濟增速預測來看,由于2015年是“三期疊加”影響的集中體現期,因此實際工業經濟增速也可能會在低于潛在產出增長率的水平下運行,全年實際增長大概為6.5%。

  “進”就是“改革求進”,加快提升工業經濟的增長質量。通過改革,優化工業經濟結構、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創新工業經濟增長動力。2015年將是這一轉變的關鍵時期,消費需求對工業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更為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為工業發展釋放改革紅利,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工業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越來越強。

  《報告》對于未來工業經濟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拓寬投資領域,釋放需求動力;出臺援助政策,緩解企業困難;深化體制改革,引導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發展。

?

日韩亚洲精品不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