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購物車

快速報價可來圖加工
購物車0

最新加入的商品

您的購物車中暫無商品,趕快選擇心愛的商品吧!
掃描

工業控制成不可扭轉趨勢之自動化發展

2015-10-29 瀏覽量 961

工業控制成不可扭轉趨勢之自動化發展


工業智能制造雖然已經站在了“風口”上,但距離“飛起來”,還差很遠。


9月18日,在北京舉行的“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全球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稱,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要求,工信部正在組織編制智能制造專項規劃和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將盡快明確智能制造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推進途徑和政策措施。

盡管中國已經開始仿效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將發展智能制造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但中國的“國情”卻與美、德大不相同,因而戰略規劃上也將有所差異。


智能制造雖然是被熱炒的概念,但其具體含義并不很清晰。目前較為普遍的一種解釋是,智能制造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制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

左世全稱,當前中國制造業總體仍處于電氣自動化,因此中國推行智能制造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須從國情出發,走電氣自動化“補課”、數字化普及、智能化示范的“并聯式”發展道路。

左世全認為,中國在發展機器人、3D打印技術的同時,也應兼顧傳統裝備的改造升級,并“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倒逼企業提高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

作為智能制造產業的一大核心,中國已陷入空前的機器人熱潮中。


機器人業務并不是這些上市公司的主業。新松機器人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機器人企業,劉長勇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機器人業務在該公司占比約三四成,“還有相當部分精力在交通、能源、民生和特種裝備等產業板塊”。

目前國內的機器人公司不具規模,更沒有市場競爭力,關鍵零部件靠進口,普遍做的是生產加工基地,如果不走出“傳統加工生產”的誤區,不做前瞻性的戰略規劃布局,將永遠“跟著國外走”。

《中國制造2025》指出,發展智能制造產業應注重創新驅動,突破一批重點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大力提升重大裝備的自主創新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與此同時,要加快發展一批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設備等智能制造裝備以及智能化生產線,突破新型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等智能裝置。


《中國制造2025》在部署“智能制造工程”時指出,要“緊密圍繞重點制造領域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供應鏈優化,建設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可視為從具體操作層面對“智能制造”進行了界定。


有了國家戰略導向支撐,智能制造產業令資本垂涎。硅谷創客資本CEO趙勝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以往投資者通常只關注大型制造業企業的收購并購,但如今智能制造幾乎再造了整個制造業,因而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但凡在向智能制造轉型的,都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投資價值。


自今年起,工信部開始啟動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并于7月2日公布了今年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這些項目覆蓋了38個行業,分布在21個省,涉及流程制造、離散制造、智能裝備和產品、智能制造新業態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務等6個類別。


左世全也認為,智能制造產業的投資方向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智能裝備和產品,以及智能服務。
日韩亚洲精品不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