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核心技術利潤微薄——之中國智能制造風潮起?
在“中國制造2025”引領下,傳統制造業正在慢慢蝶變。
作為智能制造的重要載體,智能工廠的出現,預示著智能制造風潮已悄然興起。
“未來,智能制造將成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如果制造企業不朝這個方向努力,未來5至10年將喪失競爭力甚至消亡?!痹诓┯[會開幕當天舉行的“國際智能制造高峰論壇”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如是說。
一、沒核心技術利潤微薄
近兩年來,中、美、德等國相繼推出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制造業國家戰略,我國的“中國制造2025”把推進智能制造列為由制造大國邁入制造強國的主攻方向。
以機器人為例,公開資料顯示,全國至少有30多個地方通過建立相關產業園等方式進軍機器人產業,截至去年底全國已有約500家大大小小的機器人企業。與此同時,伺服電機、控制器和減速器等機器人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卻主要掌握在ABB、安川、發那科和庫卡等少數幾家國外企業手中。受此影響,去年國內銷售的56萬臺機器人中,國產機器人占比不到3成。
二、智能制造風潮起
偌大的生產車間看不到一個工人,只有數臺機器人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自動運貨車將一車紗布運至染缸前,機器人一把抓起紗布放入染缸,幾秒鐘后又將染好色的紗布取出,放回運貨車……
這是昨天在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展臺反復播出的一段視頻,視頻中的工廠,是該院幫助山東一家企業打造的智能工廠。這個工廠通過利用機器人等智能裝備、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了筒子紗染色從手工機械化、單機自動化到全流程數字化、系統自動化、生產現場無人化的跨越,綜合生產效率提高了20%,綜合成本降低了兩成,染色一次合格率提升到96%。
在這些熱衷于打造智能化工廠的企業中,也有重慶企業的身影。據吳健透露,他所在的公司已就智能工廠項目與重慶前衛科技集團、美心集團等進行了合作,其中前衛科技集團智能工廠項目已經建成投產。吳健認為,智能制造將是傳統制造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誰先行動,誰就能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