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1 瀏覽量 1037
經常聽人說自己懷才不遇。
許多人覺得自己懂這個理論、那個知識,看過很多書,會很多技能,就認為自己很有才了。還有的人以為從名牌大學畢業拿了碩士、拿了博士,就認為自己很有才了。
如果說沒還沒有得到重用、發達起來的話,主要是沒有碰到伯樂,沒碰到真正知道、了解你的價值的人,所以你常常覺得懷才不遇。而我認為,如果你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是因為你懷的才還不夠。
1、人至少“懷”四種才能才算基本有才
(1)學識和技能,很多人把吟詩、繪畫、彈琴,看了多少書,懂了多少天文地理,知道了多少世界大事,會修什么東西,掌握了什么技能,作為才能的全部。你可能“懷”了一些學識和能力,“懷”了學位和一些技能,但這只是才能的一部分。
(2)把自己的學識和能力變為對別人有幫助的才能。你懂得再多,會的再多,如果不能對別人有所幫助,就毫無用處,也只能用來夸夸其談、自我欣賞或消遣娛樂。
(3)讓別人知道你具備某些知識和專長。你知道什么、能做什么,需要讓別人知道。許多人因為害怕、不好意思,很少展示自己,別人也就沒有機會了解你。最好的展示機會是發現別人的需求,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幫助他們。
(4)在發揮你的學識和能力時,讓人感到愉快,可以信賴,可以合作。你有天大的本事,自視清高,但沒人愿意和你共事,也于事無補。
2、你以為你懷才,其實你只是知識和技能的儲存器
所謂懷才不遇,是因為你只懷了 1/4的才,就以為自己是人才了,其實你只是知識和技能的儲存器。不能對別人有幫助的才能,最多也只能是自己的裝飾,所以就別喊“懷才不遇”了。
有許多名牌學校畢業的人,找工作時覺得自己就是人才了,擺出一副大材小用的姿態,提條件,要待遇,如果沒有滿足,就覺得是懷才不遇了。還有的人也自認為很有才,可工作很多年,甚至幾十年,沒有得到提拔和重用,也覺得委屈、懷才不遇。
自以為懷才不遇的人一般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知識淵博,夸夸其談;以為自己懂很多,很有水平,能瞧得起的人很少;很少傾聽,很少關注別人需要什么;自以為是,與人相處的能力比較弱;認為其他人得到晉升,主要是靠拍馬屁。
如果你真像你自己認為的那么有才,那么你不需要伯樂,自己就可以當自己的伯樂,自謀出路,創造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的平臺。
你之所以說懷才不遇,其實潛臺詞是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而得到別人的認可,你還需要具備上面其他三個要素。否則,你懷的是不是才很難確定。你以為是才,在別人眼里,可能是鋼材,也可能是燒火用的劈柴,你痛苦是因為你覺得自己是鋼材,別人認為是劈柴。
3、所謂的懷才不遇,只是才華配不上夢想
太多的人忙于到處學習,以為知識就是才華,知識越多就越有才華。遠古時代或許如此,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知識大爆炸,上網一查,什么信息都有,不用寫、不用記,也不用背,就在指尖,想知道什么,信手拈來。如果你還以知道什么而驕傲,你就out了。
是否有才能,重要的衡量標準不是你自己認為知不知道什么,會不會什么,而是你所擁有的對別人是否有用,是否好用,是否能帶來好處和方便。比如說,金子是非常好的東西,可用金子做菜刀,菜都切不了。所以,如果你準備做菜刀,別把自己打磨成金子。
要知道自己是誰,想做什么,你想做的是否對他人有幫助,然后集中精力讓自己成為這方面的高手,不是蜻蜓點水,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知道得不多。
從雇人和用人的角度來講,許多高層管理者在選擇人的時候,在能力和態度之間,首先選的是態度而不是能力,因為知識、技術是可以學的,而態度很難培養。態度代表你的品質和個性,也就是你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與人相處的能力。
沒有人愿意和一個自以為是、難以相處的人在一起工作,不管他有什么才華,這就是職場的定律。 表面看起來,人的決定主要靠理智,實際上,主要靠感受。你可以認為別人是拍馬屁,我想告訴你,拍馬屁也是一種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芭鸟R屁”是你對別人與人相處能力強的一種貶低的說法和情緒的發泄。拍馬屁的核心是對別人的需求的了解。
如果你在現在的環境里感到自己懷才不遇,不是沒有伯樂,而是你高估了自己的才能。不管你自以為懷了什么才,沒被用上,可以肯定地說:你懷的才還遠遠不夠,你需要做的不是抱怨沒有遇到伯樂,而是好好反省、好好學習、好好成長,去彌補欠缺的部分。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波紋管接頭組件 可開式接頭/帶蓋固定支架/不帶蓋固定座/軟管快速接頭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