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造自動化
2014-10-30
瀏覽量 1107
機械制造自動化
利用機械設備、儀表和電子計算機等技術手段自動完成產品的部分或全部機械加工的生產過程。機械制造自動化的范圍較廣,包括產品設計自動化、加工過程自動化、物料存儲和輸送自動化、產品檢驗自動化、裝配自動化以及生產管理自動化等。機械制造屬于離散生產過程,與石油化工等連續生產過程相比,實現自動化的難度較大,因此進展較慢。20世紀60年代以來,檢測技術、電子技術尤其是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促進了機械技術與電子技術的結合,出現了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和工業機器人等,使機械制造自動化產生新的變革,并取得了迅速發展。70年代出現了適應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的柔性制造系統。80年代又開始把各自獨立發展起來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機器人、管理信息系統等技術綜合為一體,研制出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
自動生產線??1943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與克羅斯公司共同研制出一條自動生產線。在生產線上的金屬材料或半成品自動按順序地移動,并連續不斷地被加工。它可以節省勞動力,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率,取得了迅速發展。50年代中期,這種單一品種、大批量生產的自動生產線的發展達到了高峰。70年代以來除了用自動機床和組合機床構成自動生產線外,鑄造、鍛壓、焊接、熱處理電鍍噴漆和裝配等過程也開始實現自動化(見自動生產線)。
加工中心??數控機床的出現,不僅解決了采用常規方法難以解決的復雜零件加工問題,而且為單一品種中小批量生產加工自動化開辟了新途徑。以計算機數控機床為基礎,配以刀具庫或多軸箱庫,即構成了加工中心,它可根據加工程序自動更換刀具或多軸箱。工件在一次裝夾之后,可以完成4個面甚至5個面以上的各種加工工序加工中心的應用大大減少了設備臺數和占地面積,減少了工件周轉時間和裝夾次數,有利于工藝管理,同時也提高了生產率和加工精度。
柔性制造系統??在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的基礎上,再配以柔性的工件自動裝卸、自動傳送和自動存取裝置,并利用計算機進行管理和監督,組成可自動連續加工多種零件的柔性制造系統。應用柔性制造系統可以減少制品的庫存量和進一步提高設備利用率。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生產的工藝準備與制造、經營管理、設計過程中各自獨立發展起來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為形成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奠定了基礎70年代后期,成組技術、柔性制造系統、自動化倉庫、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計算機輔助制造技術、工業機器人相結合,形成了高度自動化的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從而進一步提高生產率和產品質量,縮短新產品的研制周期,減少產品的庫存量。因此,有人稱采用此種系統的工廠為自動工廠。
參考書目
庫茲涅佐夫等著,魏鵬霄譯:《生產過程自動化》,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1983。(.. .,????, ,1978.
戴緒愚 馬開疆